25日,北京師范大學統計學院與作業幫聯合發布《四川省中小學生在線學習大數據學情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報告研討發布會上,專家一致認為《報告》對當地教育改革發展具有借鑒、指導意義。
《報告》借助作業幫6年來積累的海量學習數據,對四川省中小學生在線學習情況進行分析,揭示了學習行為與效果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習需求的地區差異。這是兩家機構聯合推出的“十省市中小學生在線學習大數據學情報告”之一,此前兩機構聯合發布了《河南省中小學生在線學習大數據學情報告》。
北京師范大學統計學院副院長、教授趙楠,副教授、教育學博士陳瑾,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四川創新教育研究院院長紀大海,成都師范學院副院長、教授邱興 ,西南財大法學院博導、四川省人大代表李毅,電子科技大學髙教所常務副所長、四川省教育人才工委秘書長楊曦,以及家長代表明姝等出席了報告研討會。
作業幫執行總裁蘇靜表示,發布十省市中小學生在線學習大數據學情報告,是希望作業幫積累的海量數據能夠發揮更大價值,反哺社會,為中國教育普惠做出貢獻,為教育主管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
她介紹,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可以同時達到教學的規模化和個性化,提升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
四川中小學生在線學習用戶連年翻番
近年來,四川省在線教育發展迅速,中小學生需求旺盛。以作業幫旗下三款產品(作業幫、作業幫直播課、作業幫口算)為例,截至2020年,在四川省累計激活用戶設備近5000萬,年均增長101.05%。其中,作業幫直播課在2019年、2020年分別增長441.40%、216.90%。成都市中小學生使用在線教育的比例最大,且增速最快,甘孜州、涼山州在線教育用戶在當地中小學生總數中占比較小。
疫情開啟了一場“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在線教育實驗。作業幫于2020年1月25日啟動“春季免費直播課”,累計報名人數達到3300萬。其中四川省累計報名人數近百萬,全國排名第9。
資陽市、遂寧市、達州市、內江市、廣安市等地區中小學生對“春季免費直播課”的需求旺盛,報名人數在當地中小學生總數中的占比排名全省前五。
18點到21點是中小學生寫作業高峰期 初中遇到難題多
四川省中小學生放學寫作業高峰期是幾點?根據使用作業幫“拍照搜題”等在線學習輔助工具的時間,可看出中小學生寫作業時間集中在18點到21點。
小學生回家學習時間集中在16點到20點,峰值出現在18點。初中生在18點到22點學習人數最多,23點之后人數減少,峰值出現在20點,比中部省份河南省提前1小時。從20點到23點,高中生寫作業使用拍照搜題的人數逐漸增加,22點最多。
通過各學段使用“拍照搜題”的人數與當地學生人數的比例可以看出,初中生使用比例最高,高中生次之。
初中用戶日人均拍照搜題次數也是最高。四川省中小學生日人均拍照搜題次數為7.94次,初中生達到10.07次。
從周末和工作日對比看,周末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要比工作日重,日人均拍照搜題次數比工作日多2.5次。其中初中用戶差距最大,周末日人均拍照搜題12.6次,比平日多出3.6次,小學、高中用戶周末日人均拍照搜題次數分別為8.6次和8.1次,均比平日高2次左右。
哪門課難度最大?通過拍照搜題的數據,可以發現各學段各學科的重難點。在初中和小學階段,數學的拍照搜題量明顯高于其他學科。高中階段,物理的拍照搜題次數最多,難度明顯增大。
小學畢業年級的知識點拍照搜題量高于其他年級。初中階段,多學科起步階段的拍照搜題量均大于其他階段,存在起步難。
經濟欠發達地區在線學習需求更旺盛 基礎班型報名多
四川省中東部地區在線教育用戶數量大,特別是成都及周邊地區的用戶數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與四川省中小學生分布一致。成都及周邊地區使用在線學習的用戶占學生總數的比例普遍較高,而西部地區如甘孜州、涼山州等地的比例偏低。
而涼山州、甘孜州等地區中小學生對于課外答疑解惑的需求更旺盛。在線教育用戶日人均拍照搜題次數排名,涼山州、甘孜州、內江市占據前三,說明該地區用戶答疑解惑的基礎需求旺盛。涼山州、甘孜州、瀘州市等地周末日人均拍照搜題次數,也要遠高于平日。
工作日日人均拍照搜題使用時長排名前三的城市是甘孜州、涼山州、樂山市。周末日人均拍照搜題使用時長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是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
在成都市等地區,在線教育用戶在市州內分布較均勻,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在線教育用戶特別是直播課用戶,多集中在州府駐地,用戶在當地中小學生總數中占比明顯高于該市州其他區、縣。
課題組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均地區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拍照搜題使用時長的排名進行了秩相關分析,結論表明四川省GDP越低的地區,學生日人均拍照搜題的時長越長,對學習中答疑解惑的需求更旺盛。
課題組將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用戶數據,與成都市進行對比。成都市用戶拍照搜題高峰均出現于晚20點左右,甘孜州等地區的峰值比成都地區早1小時。
從阿壩州、甘孜州等地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與其他地區報名人數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用戶對于難度最低的提升班需求更強烈,報名比例高于其他地區6.37%。
另外,偏遠地區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需求更迫切,在在線直播課中學習數學的占比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學習數學的比例分別為49.10%、53.15%、59.34%,而成都市為43.42%。
在課堂互動等在線學習的行為比較中,經濟欠發達地區與較發達地區沒有差異。
小學課堂互動每增加1%,成績提升3.688分
四川省小學用戶在數學課堂氣氛最活躍,人均互動次數最多,初中用戶英語互動次數最多,高中用戶語文課參與互動最多。
課題組得出,英語、語文的人均互動次數對階段測正確率有顯著正向影響。英語課堂互動次數每增加1%,階段測分數提高7.44分,語文課堂互動次數每增加1%,階段測分數提高2.70分。
分學段看,小學學生的課堂互動次數對于階段測成績正確率有顯著影響。即學生在課堂上每增加1%的互動次數,則成績提升3.688分。
專家:報告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了可量化數據參考
北京師范大學統計學院副院長、教授趙楠表示,在線教育保證了教育質量,提升了學生學業能力,成為線下課堂的有效補充。他強調,對十省市中小學生在線學習學情的大數據分析研究意義巨大,能夠挖掘不同區域、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為學生、學生家長,以及教育部門的未來決策提供可量化數據參考。
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四川創新教育研究院院長紀大海指出,報告對于教育以后如何發展、如何改進、政策制度如何設計等,提供了很有意義的數據基礎,是建立政策、制度的基本依據。
成都師范學院副院長、教授邱興認為, 報告全方位多角度對四川在線學習群體進行了精確的描述,結論與四川教育發展的實際是相符合的,對在線學習未來發展的判斷也是準確的,將對四川省中小學生在線教育的發展起到較大的指導作用。
邱興結合在民族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工作經歷說,在線教育較好地解決了以上地區教師數量不足、教師水平有限的困境。學情報告對民族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學生在線行為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這些地區可以通過在線教育獲得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提高當地中小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他建議,要應用在線教育對民族地區和農村地區的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包括進行技術培訓和學科知識教學方法的培訓。
西南財大法學院博導、四川省人大代表李毅認為,在線教育及時解決了學生校外學習的困惑,提升了孩子學習信心;解決了老師對學生課外學習的擔憂;降低了家庭對于教學、教育成本的投入;最重要的是有效解決了區域差異造成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