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美德包含如下內容:仁 、義 、禮 、智、信、孝、悌、忠、廉、恥、勤、勇、敬、恕、謹、儉、忍、友、慈、和.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圣經》中說:“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2、“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3、“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擴展資料:“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
2、“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
3、“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種濃烈的家庭親情,對家庭的關系,從而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
(資料圖)
4、孝悌之情擴展時“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社會風尚。
5、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社會生活中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6、愛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
7、核心內涵仁 :有仁愛之心 ——唐太宗愛民如子義 :重情義 ——荊軻刺秦王禮 :懂禮數 ——孔融讓梨智 :明智果斷 ——空城計信 :誠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8、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
9、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10、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
11、但歸納起來,在歷史典籍里加以明確、歷代歷朝基本形成共識的內容主要是“仁、義、禮、智、信”五個要素。
12、當然,在傳統道德方面還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豐富,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發展。
13、隨著歷史的發展,特別是到魏晉之后,官方、民間出現了道德認識的不同觀點、不同主張,對“仁、義、禮、智、信”也進行了多種闡述,進行了新的創造和新的規范。
14、盡管如此,“仁、義、禮、智、信”作為傳統道德之主要架構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15、其間,特別是作為宋明理學的“頂梁”人物程顥、程頤、朱熹等思想家在這方面的貢獻最為突出。
16、二程將“仁、義、禮、智、信”發展為“五常全體四支”說,即“仁義禮智信五者,性也。
17、仁者,全體;四者,四支。
18、”意思是說,如果把“仁”看作是整個身體,“義禮智信”則是身體的四肢。
19、朱熹則提出“仁包四德”的著名論斷。
20、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相信通過中華傳統美德包括哪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